新約讀經-馨香之氣(哥林多後書)主題一 馨香之氣-第七篇 再得益處

第七篇 再得益處

馨香之氣(哥林多後書)
主題一 馨香之氣

(本篇信息未經講者校閱,僅供追求用)

讀經:
 「我要從馬其頓經過;既經過了,就要到你們那裡去;或者和你們同住幾時,或者也過冬;無論我往那裡去,你們就可以給我送行。」(林前十六5)
 「我既然這樣深信,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,叫你們再得益處。也要從你們那裡經過,往馬其頓去,再從馬其頓回到你們那裡,叫你們給我送行往猶太去。我有此意,豈是反復不定麼?我所起的意,豈是從肉體起的,叫我忽是忽非麼?我指著信實的神說,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,並沒有是而又非的。」(林後一15~18原文)
 

為著教會的得益處,需有受苦的心志

 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六章五節曾經應許哥林多教會,他要從馬其頓經過,然後到他們那裡去,或者和他們同幾時,或許在他們那裡過冬;然後無論他往那裡去,他們可以給他送行。結果他這個起意沒有成功;當他傳福音到特羅亞,就從特羅亞直行到馬其頓(林後二13),而沒有到哥林多去。

  這件事成了一個把柄,叫哥林多教會中反對保羅的人,起來說保羅是一個是而又非的人。因為他說要而沒有去。哥林多教會因保羅作的事,對保羅產生一個估價,這種估價使保羅的職事受了影響,因此保羅非常厲害的來對付這件事。

  當保羅寫哥林多後書時,已事隔一年或一年多。首先保羅向他們作這樣的見證,「我既然這樣深信,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」(林後一15上)。保羅深信什麼呢?在這裡他似乎是說,我深深的相信我生命裡服事的果子,應該有一種情形,叫你們略略的以我為誇耀,叫我在主再來的時候,也以你們為誇耀。在我們中間是有生命的聯結,在我們中間是有一種生命的關係,我們是一同活在主面前的。

  保羅又為什麼要到他們那裡去呢?乃是為「叫你們再得益處」(林後一15下)。保羅的意思似乎是說,「我來是要再來幫助你們,我來是要叫你們再得益處。你們說我是假使徒,你們說我用心計牢籠你們,你們說我要得你們的好處,這些我都不在乎,我相信主所作的,是超過我外面所看見的。從外面看,沒有一樣東西是叫我可得到鼓勵的,但是我相信聖靈的果子。我有這樣的相信,我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,好叫你們再得益處」。這個就是事奉主的人活在主面前該有的態度。

  一個事奉主的人基本上該往艱難的地方去;保羅就是這樣的人。哥林多教會拒絕他,他還是要往那邊去;哥林多教會說他用心計牢籠他們,他還是要去叫他們再得益處。保羅不挑選一條亨通、通達、安祥的道路,保羅的靈是往艱難的地方去的靈。

  保羅的認識主,是從裡面出來的。他既然深信在主耶穌的日子,要以哥林多教會為誇耀,他就非去把他們帶到靈裡,非要去把他們帶到一個地步,教會裡滿了靈、滿了生命,好在那一天他可以誇耀。他不管哥林多教會如何罵他、如何拒絕他,他就是有負擔要去,叫他們再得益處。保羅的這種心志,就是中國話說的「赴湯蹈火」。

  弟兄姊妹,我們要事奉主,我們就得赴湯蹈火,什麼地方難,我們就往什麼地方去。在我們裡面要有一個心志,「我不戀慕在大的教會,我不盼望有大的工作。主要我上山,主要我下山,主要我去拜偶像之地,我都肯去,我都有負擔。我不管那地的情形是好、是不好,是容易、是不容易,我不走方便的路,我乃是走一條艱難的路。」

  哥林多教會拒絕保羅,批評他、論斷他,但保羅還是要去。他在前書題了,他在後書再題,而事實上他沒去。這裡所題的,不是他有沒有去的問題,乃是一個心志的問題。

  弟兄姊妹,你們的心志在哪裡?你看保羅的心志,是要到一個反對他、拒絕他、論斷他的地方去。他明知那兒是一條死路,他明知他們對他有問題,但是他要去。他不是在挑選他的道路,他乃是在建造主的教會;他不是作一個喜樂的工,他乃是作一個和基督同受苦難的工。一個人有這樣的靈,他的事奉才是對的。

  你們真是要求主,不要叫你們貪享安逸,不要給你們亨通的道路。求主給你們一個心志,就是受苦的心志,一個交通於基督苦難的心志,一個願意把自己擺在主手中,讓主琢磨、雕刻、成全的心志,叫你們在主之外,沒有任何喜愛和貪求,在事奉上沒有自己的揀選。

  若沒有這樣的心志,你不過是教會所栽種的一盆花,是一個外面好看的盆景,不是一棵長在主面前的樹。你永遠不能服事主,不能把教會頂起來。

只要能叫教會得益處,任何地方都能去

  弟兄姊妹,千萬不要把事奉主變成一個職業或變成一行;事奉主不是一種職業,也不是另一行,事奉主是最榮耀的職分。你無論往那裡去,只要是主所命定的都是好的;你無論往那裡去,都有一個負擔,要把主的教會建造起來。這樣的心志,就是保羅所說的「我既然這樣深信,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裡去,叫你們再得益處」的心志。

  這一句話讀起來非常的美麗,深處卻叫人摸著一個殉道的靈,叫人摸著一個受苦、受死的靈。保羅明知教會不要他、攔阻他,但他裡面的負擔卻是要他們再得益處。為了他們能再得益處,他必須到他們那裡去;他是帶著一個負擔去的,這是一個作父母的靈。

  我們一定要有這樣的心志,我們不能老待在一個大的教會,既喜樂又有享受;我們要到外面去學一些功課。保羅因著什麼功課都學過,他才能夠那麼豐富;保羅的豐富不是坐在家裡而有的,他的豐富乃是為主爭戰而出來的。

  我的意思不是你們都要到各處去。但我們要有這個心志,只要是出乎主的,只要是對教會有益處的,任何地方我們都去。作工時凡事興旺,我們阿們主,就是作工時苦不堪言,我們也能阿們主;最發達的道路,我們阿們主,就是最艱苦的道路,我們也能阿們主。這就是保羅的靈。

傾倒生命為叫教會得益處

  一面說,保羅清楚哥林多教會反對他的情形;但另一面,保羅卻知道哥林多教會無論如何不能拒絕他,說他們不是保羅在福音裡生的。他們裡面總得認識,是保羅栽種了他們,他們是保羅福音的果子。一個服事教會的人必須有這樣的心情。

  這些年主在我身上這個要求非常的嚴,凡我所服事過的人,我不能忘記他們;凡是我手裡照顧過的人,我不能忘記他們。無論他們是好、是壞,我得把他們擔在肩頭上。在我的禱告中,我為自己向主無所要求 ── 凡我所需要的,主統統給了我;在我的禱告中,大部份都是為人禱告,求主紀念一個個的弟兄和姊妹。凡我們所服事過的,在我們身上應該有一個感覺,這是我的孩子。

  這種心情是怎麼有的呢?那是因著在你服事的時候,你曾把命傾倒給他們,你不顧性命的要你所服事的教會得著生命的益處。這樣,就是你後來到別的地方去了,你裡面的負擔還是不會減的,因為這是你所生的兒女,
這是你所看顧的兒女。這一種的心境我們一定要有。

  你對弟兄姊妹講道容易,難的是講道以後對人的負擔。那些聽過你道的弟兄,那些接受過你幫助的弟兄,他們一個個都要印在你的身上。你服事人是把基督服事到人裡面;你服事過後,這些人就烙印在你裡面,他們好像是從你這個人生出來的「兒子」,是與你無法分開的。有一天就是你離開了,這些「兒子們」還是掛在你身上的。

  我們裡面要越過越讓教會烙進來,我們身上只可有生命的東西。我們要在靈裡背負弟兄姊妹,我們要讓教會佔據,要讓教會佔有,我們要傾倒生命,叫教會得處。你若沒有這種負擔,你所作的不過是基督教裡牧師的工作,你就不是一個真正服事主的人。

叫你們再得益處

  接著保羅有一個辯護,「我有此意,豈是反復不定麼?我所起的意,豈是從肉體起的,叫我忽是忽非麼?我指著信實的神說,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,並沒有是而又非的。」(一17~18另譯)

  保羅沒有到哥林多去;就著外面的事情來說,保羅似乎是改變心意了;但就著負擔來說,保羅並沒有改變。保羅起意要到他們那裡去,並不是去不去的問題,乃是要叫他們再得幫助、再得益處。他們若得了幫助、得了益處,這就對了。所以保羅在一章末了說,「我呼籲神給我的心作見證,我沒有往哥林多去,是為要寬容你們。我們並不是管轄你們的信心,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,因為你們憑信站立。」(一23~24)

  保羅的負擔一直沒有變,他裡面有個負擔要幫助教會;他起意要到哥林多去,叫哥林多人再得益處。他不管哥林多人怎麼說他,他總是要去。他起這個意是從肉體起的嗎?他有這樣的負擔來照顧教會,難道是他的肉體嗎?他要把教會帶領、餵養長大,難道是他的肉體嗎?保羅起來說厲害的話,「我有此意,豈是反復不定麼?」(17上)

在異象和負擔上篤定,沒有是而又非

  保羅對付這件事的方法和我們不一樣;若是我們,我們要說,「並不是我說謊話,我是不得已的,是主的引領把我帶到馬其頓,這是聖靈作的」;連這種的辯論都是「是而又非」。保羅沒有辯論,他是指責他們說,「我所起的意,豈是從肉體起的,叫我忽是忽非麼?」(17節下)

  他又厲害的說,「我指著信實的神說,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,並沒有是而又非的。」(18節)保羅的意思是說,「你們不要拿這件事來評估我;你們要用我的話來評估我。你們要把我所傳的真理拿出來。你們要在我傳的真理上看我這個人。我的話就是我,我這個人就是我的話,我的話並沒有是而又非的」。

  弟兄姊妹,路是會變的,負擔是不會變的;路是會因受引導而改變的,負擔是不能變的。我們裡面的負擔若是聯於基督,我們就能起來作見證,我所起的意,豈是從肉體起的?叫我忽是忽非麼(17下)?主在我身上的那一種要求,主給我的那一個負擔,我是永遠不會放的。我可以從這一條路走,也可以從另一條路去;道路可以改變,作法可以改變,但是我在裡面的那一個主給我的託付,是不能改變的,因為那一個託付不是從肉體來的。凡從肉體出來的東西,都是忽是忽非的;所有在靈裡的,都是有把握的。

  我們今天要在裡面接受一種負擔,我們要在靈裡得著一個託付,叫我們這一個人完全被控制,叫我們的生活在主面前是一種篤定的光景,知道這是從基督出來的。

  一個事奉神的人,不該是個是而又非的人。他裡面應該有把握,他裡面應該有啟示,他裡面應該有認識,他裡面應該有看見,知道他所信的是誰,也知道他這一生跟隨主的價值在那裡。

  我們跟隨主的難處,許多時候就在我們這個人起起伏伏,上下不定,心懷二意。有時覺得事奉主好,有時覺得去作事好;有時覺得留在本國好,有時覺得出國好;有時覺得在大教會好,有時覺得在小教會好;有時覺得擔負責任好,有時覺得不擔負責任好。這一切都證明我們沒有主的面光,對基督也不夠有主觀的經歷,所以在我們所說、所作的事上,給人感覺我們好像是對的,又好像是錯的,好像是有把握的,又像是沒有把握的。

  我們的神是信實的,祂沒有是而又非。一個服事主的人,他在神面前若沒有主觀的經歷,若沒有主的面光,他定規是個是而又非的人,一會兒這樣說,一會兒那樣說。

認識信實的神

  保羅在他所行的一切事上,都是篤定的,都是有把握的,因為他是活在神的面光裡,他是在主觀裡經歷基督。我們對基督若沒有深的認識,沒有深的摸著,沒有高的認識,任何事情臨到,都會叫我們是而又非。沒有經歷信實的神,就對神沒有把握;信實的神在我們身上不夠實際,我們就不能夠有為著基督、為著教會什麼都撇下的膽量。

  我們需要經歷這一位信實的神和我們所傳的話,叫我們不是一個是而又非的人。保羅在此就是滿了把握,他知道他所信的是誰,他經歷他所信的是誰,他也傳講他所信的是誰。

  一個跟隨主的人在他的裡面必須要有這種篤定的情形。這種篤定不是指事情說的,而是指異象說的,也是指負擔說的。就著事情來說,事情可以改變,方法可以改變。若在事情和作法上堅持,那是老頑固的作法。在作法上我們不要執著,但在異象上、負擔上、生命上,我們不可以是而又非!

  我們要知道我們所信的是誰,我們也要知道我們所傳的是什麼。我們知道我們的負擔是什麼,我們也知道我們為什麼活在地上,為什麼有這樣的生活,為什麼有這樣的事奉,我們是活在這一種控制之下。這樣,我們就能起來見證,「我向你們所傳的話,並沒有是而又非的。」

  弟兄姊妹,我願意你們去禱告,求主把我們從福利平安的觀念裡救出來,叫我們有一個受苦的心志,無論那裡都能去,只要讓主為大,只要讓教會被建造。叫我們的生活沒有是而又非,叫我們的生活在基督裡是篤定的,認識那位信實的神。(韜)

(1980/5/19~6/27 台北)